瓜子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瓜子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40年坚守大山4副担子一肩挑【消息】

发布时间:2020-09-15 11:37:39 阅读: 来源:瓜子厂家

刘桂珍在段家湾村村口。

1月5日,阳光暖暖地照耀着代县峪口乡的山川大地。段家湾村也被暖流浸润着,不仅是因为冬日的暖阳,还因为一条喜讯。2017年岁末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做出决定,授予这个山村的“顶梁柱”刘桂珍“全国脱贫攻坚模范”荣誉称号,号召全国扶贫战线广大干部群众向刘桂珍同志学习。这一喜讯从首都北京传来,让这个山村群情振奋。任段家湾村医生、村代课教师、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,40年如一日坚守在这个小山村的刘桂珍获得这样的荣誉,乡亲们都为她点赞。

乡亲们缺医少药 她放弃梦想当上赤脚医生

5日13时30分,在乡里参加完县、乡“脱贫攻坚座谈会”的刘桂珍,在食堂匆匆吃了一碗面,就赶回了段家湾村。回村后,这位身高不足1.6米、体重仅有40公斤、已55岁的“柔弱”女子,立即开启了她认为平常的、忙碌的工作。她和村干部们商讨了“整村提升”的扫尾事宜,还抽空给前来复查的老“高血压”、75岁的村民杨怀仁测量了血压……这样的“平常”,至今已是第40个年头。刘桂珍出生在段家湾村这个代县南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。多年来,这里一直缺医少药,乡亲们有病得不到及时治疗,小病拖成大病、大病拖成重病的现象经常发生。1978年,刘桂珍高中毕业,开始人生的第一次重要抉择。“那时我也想考大学,走出山沟沟,可是当村支书的父亲却不这么想。他说,村里出了你这么个高中生,你不去学好医术回来给乡亲们服务,叫谁去?”刘桂珍回忆道。面对父亲的劝说、村民的盼望,她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,最终放弃了上大学的梦想。经过培训学习,刘桂珍掌握了打针、输液和一些常见病的诊断治疗等基本技能,回村当上了赤脚医生。40年来,不管是刮风下雨,还是冰天雪地,也不管是本村还是外村,只要病人需要,她总是随叫随到。她看病从来不收出诊费和诊疗费,连药费也是按进价收取。遇到病人家庭困难,一时拿不出钱时,她就给免单。村民李狗小长期患有高血压、脑梗塞等疾病,儿女又不在身边。刘桂珍坚持为他一年输两次液,一输就是六七天,已经坚持了好几年。石家湾村有位癌症患者从大医院买回药后,请她帮忙打针输液,她就每天骑着自行车奔波七八公里山路上门服务。……2006年年初,国家在农村地区实行新农合制度。有的村民觉得自己身体好用不上不愿交费,刘桂珍就拿自己的钱替他们垫上。后来,村民陈智良得了一场重病,住院花了3万多元,可他自己没交过合作医疗费。正愁没办法报销时,刘桂珍找上门来,让他去办理报销手续。这一下帮他省了1万多元。从此,大多数村民主动参加了新农合。有些人生活困难一时拿不出钱,刘桂珍就主动为他们垫上,全村群众的参合率达到了100%。

小学生们面临失学 她勇挑重担当起代课教师

段家湾村地处山区,昔日因为贫穷落后,生活条件差,工资低,老师们都不愿到这里任教,即使来个老师待不上半年就走了。1988年秋季开学,段家湾小学又没老师了,15个小学生面临失学。当时的村干部们就给刘桂珍做工作,让她暂时担任代课老师,等待新老师的到来。“我看着这十几个孩子的天真面孔,就暗暗发誓,一定要让他们学到更多知识,一定不能让他们失学。”为了孩子们,刘桂珍毫不犹豫地挑起了这副担子。但是,这副担子可不是好挑的。由于村子小、学生少,段家湾小学一直采取复式教学。刘桂珍每天备课都要熬到深夜,白天要按这十几个孩子的年级分别上课。加上为村民看病,她一天到晚难得休息。但是,她硬是一直坚持着。1996年,由于校舍需要修建,领导决定学校暂停上课。“新建学校是件大好事,但也不能让孩子们耽误学习啊!”刘桂珍把孩子们带回自己家里,饭桌、床、缝纫机板做课桌,外加简易的黑板,照常上课。就这样,她在自己家坚持上完一个学期的课程。新学期开始了,新校舍也建起来了,可仍然没有正式老师来任教。刘桂珍割舍不下对孩子们的爱和责任,就继续以代课教师的身份干了下来,一干就是29年。她经常购买纸笔等文具,放在学校里为孩子们备用,生怕孩子们因为没钱买文具而中途辍学。在她的辛勤努力下,段家湾小学没有一个学生辍学,全村适龄儿童的入学率、巩固率和小学毕业生的合格率都达到了98%以上。她教过的不少学生,后来都升了初中、高中,有的还考上了大学,改变了家庭贫穷落后的状况。提起这事,刘桂珍很开心:“我没能上大学,孩子们上大学了,也算是替我圆了梦。”

小山村贫穷落后 她带着乡亲们脱贫致富

屋外天寒地冻,村委会简陋的办公室内,刘桂珍不时给炉子添上炭块,维持着屋内的温暖。刘桂珍本人也如同一炉炭火,燃烧着自己,温暖着全村。1996年,刘桂珍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老父亲,因身体原因辞去职务,组织上想让她接下这个担子。一开始,她断然拒绝了。“我怕自己是个女同志,既没经验又没威望,挑不起村支书的重担。”可是乡党委领导多次找她谈话,党员们又一致力举,她以全票当选了村支书,从父亲的肩上接过了这副沉甸甸的担子。不仅如此,2003年村两委换届,她又当选为村委会主任。从此,她支书、主任一肩挑,担子更多了,责任更重了。昔日的段家湾村,地下无资源,地上无企业,集体无收入,村民们主要靠种植玉米、黍谷、土豆等作物,勉强度日。刘桂珍看在眼里,急在心上。她多次外出考察,了解市场信息,并组织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和党员、村民代表多次开会,最后根据地理气候特点,决定发动群众在河滩地搞油松育苗。“刚开始很不好弄,村民害怕搞不好赔钱,谁也不敢上手干。我就想着不管赔挣,都得为乡亲们蹚出一条路来。”刘桂珍与丈夫商量后,在自家最好的3分河滩地里培育营养袋油松苗。经过两年的精心管护,边学边干,小树苗长势喜人。第三年春天一出圃,3分地的树苗竟然卖了7.5万元,收入相当于种庄稼的近百倍。消息传开,在村里引起很大震动,不少村民都想跟着她发展育苗产业。刘桂珍便挨家挨户落实育苗面积,统一调购种子、肥料,进行技术培训。她还深入田间地头,指导大家如何处理种子,如何催芽、播种,如何科学管理。在她的带动下,全村有19户村民搞起了育苗产业,育苗面积迅速发展到80多亩,每亩平均收入都在六七万元,最高的竟达到10万多元。收入的跳跃式增长,使育苗户一举摘掉了贫困的帽子。村民杨锁文一家过去生活十分贫困,他家种了6亩树苗,短短两三年时间,他不仅还清了多年的欠债,还在县城买了新房,过上了小康生活。2017年,刘桂珍牵头在村里成立了“代县刘桂珍种植苗木合作社”,进一步推进了段家湾村育苗产业的健康发展,也带动了相邻的王家会、石家湾、殷家会等村发展育苗产业。在组织群众稳定发展育苗产业的同时,刘桂珍还千方百计为乡亲们开辟更多的致富门路。段家湾村周围山坡上生长着不少野生的串地龙、苍术、柴胡、枸杞等中草药,刘桂珍凭着自己懂得中医药知识的优势,发动群众利用农闲时间上山刨药材,好点的一年能收入五六千元,差点的也能卖个两三千元。动员青壮年劳力搞劳务输出,也是刘桂珍为乡亲们寻求的一条重要增收渠道。这几年,刘桂珍经常与县劳动就业部门联系咨询,推荐本村的青壮年劳力参加专业技能培训,帮助他们联系就业岗位。现在全村有十多人加入了打工的队伍,有的在矿山企业上班,有的开起了挖掘机和装载机。“段家湾村通过整村提升工程会有一个全新的变化,下一步还计划发展乡村旅游项目。走进新时代,我们段家湾村明天会更好。”刘桂珍信心满满地说。

本报记者 郭小强 通讯员 杨继兴

○人物简介

刘桂珍,女,55岁,代县峪口乡段家湾村人。1978年担任段家湾村医生,1988年担任村代课教师,1996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,2003年兼任村委会主任至今。2017年5月,忻州市委下发《关于向刘桂珍同志学习的决定》,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向优秀共产党员刘桂珍同志学习。曾获得 “全国脱贫攻坚模范”“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劳动模范”“全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”等荣誉。

40年放弃了很多承担了很多

采访归来,心情久久不能平静,刘桂珍花白的头发、柔弱的身体、腼腆的笑容,一直萦绕在记者脑海中。她的一张张沉甸甸的奖状,似乎在讲述着一个个“平凡”的故事,却又似乎是她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”的最真情告白,如阵阵惊雷响彻在记者耳边。一个本可以去考大学、走出大山的花季女子,放弃梦想为了村民的美好生活默默奉献,柔弱的肩膀挑起乡村医生、代课教师、村支书、村主任4副担子,守护大山中的乡亲们40年不离不弃!这正是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本色和为民情怀的生动体现。这个柔弱而顽强的女人,记者不会忘记,乡亲们不会忘记,段家湾的大山也不会忘记。

七雄q传

王者西游手机版

毛绒宠物医院中文版